2025 年 3 月 20 日,香港海关通报破获一起涉嫌商业欺诈案件,拘捕本地婚戒设计公司 MARY 5IVE 的唯一董事。该公司因长期拖欠订单、突然结业并失联,引发 57 名消费者集体投诉,涉案金额累计达 52 万港元。
据调查,MARY 5IVE 婚戒设计中心以定制服务为卖点,通过展会及线上渠道吸引准新人下单。公司通常以 “工艺复杂” 为由与客户约定三个月交货期,但自 2024 年下半年起,交货延迟问题频发。部分消费者反映,临近婚期时公司以 “物流延误”“款式修改” 等理由拖延,甚至有新人在婚礼当日仍未收到戒指,被迫临时采购替代品。
今年 3 月初,该公司位于铜锣湾的门市突然关闭,负责人失去联络。截至案发前,海关累计收到 57 宗投诉,单笔最高损失达 2 万港元。受害者包括通过分期付款购买定制婚戒的年轻情侣,部分人已支付全款却血本无归。
香港海关商品说明调查科接报后迅速成立专案组,发现涉案公司在接单时未履行基本商业诚信义务。证据显示,该公司在资金链断裂前仍持续接受订单,且未预留足够资金用于生产。调查人员通过追踪资金流向及交易记录,锁定 41 岁的公司董事李某,并于 3 月 19 日将其拘捕。李某目前已获准保释候审,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根据《商品说明条例》,商户在无合理理由情况下接受付款却无法按时交付商品,或意图提供与约定不符的产品,均属刑事犯罪。一旦罪名成立,最高可判处 50 万港元罚款及 5 年监禁。海关强调,此类行为严重破坏市场秩序,将持续打击不良营商手法。
此案暴露出定制婚戒行业的潜在风险。业内人士指出,部分商家利用 “预售制” 占用客户资金,却未建立风险保障机制。消费者在选择定制服务时,应优先核实商家资质,避免支付大额预付款,并保留书面合同及沟通记录。
香港海关提醒,市民如遇类似情况,可通过 24 小时热线 2545 6182 举报。随着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》等法规的实施,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高价值商品交易的资金监控,从源头遏制欺诈行为。
目前,海关正协助受害者追讨损失,并呼吁更多未登记的消费者尽快联系调查人员。此案的后续进展将持续受到社会关注,也为婚庆服务行业敲响警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