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,香港海关始终秉持着坚决打击冒牌货物的态度,全力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冒牌货物不仅严重损害了正规品牌的声誉和利益,更让广大消费者面临着购买到低质、甚至有害产品的风险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2025 年 3 月 14 - 17 日,香港海关在观塘区展开了一场针对跨境冒牌货品的专项打击行动。这一行动的开展,旨在有力遏制冒牌货物的跨境流通,净化市场环境,让消费者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、安全的市场中进行消费 ,让正规商家能够在良好的商业氛围中开展经营活动。
3 月 14 日,香港海关的执法人员来到了观塘的一间快递物流中心。这里每日货物吞吐量巨大,各类包裹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,而其中可能就隐藏着不法分子妄图蒙混过关的冒牌货物。海关人员带着对每一个细节的专注和专业的执法经验,仔细搜查着准备出口往海外的两箱货物。
在这个过程中,商标持有人的专业协助起到了关键作用。他们对自己品牌的产品有着深入了解,能快速、准确地分辨出正品与冒牌货的差异。在商标持有人的火眼金睛下,约 150 部怀疑冒牌手提电话被成功查获,这些冒牌手机外观或许与正品相似,但在材质、性能等方面却存在着巨大差距。经评估,这些手机市值约 10.5 万元 。这一发现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线索,为后续的深入调查提供了关键的方向,让海关人员坚信,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冒牌货交易网络,等待着他们去揭开。
初次搜查后的海关人员并没有丝毫懈怠,深知仅仅查获这 150 部冒牌手机只是冰山一角。他们迅速组成了专业的调查小组,凭借着丰富的执法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,从快递物流中心的货物信息入手,沿着货物的运输轨迹和资金流向,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调查。每一份单据、每一个电话记录、每一次货物的流转信息,都成为了他们追踪的线索。
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调查,海关终于成功锁定了一间位于观塘的寄货公司,该公司被怀疑正是这批冒牌货物的源头。3 月 17 日,一个决定性的日子。海关人员精心制定了监控递送行动方案,力求做到万无一失。他们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能否彻底打击这一冒牌货链条。行动当天,海关人员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豹,迅速而又隐秘地包围了寄货公司。在公司内部,他们与狡猾的不法分子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。最终,成功拘捕了一名 36 岁的怀疑涉案男子,让这个企图通过贩卖冒牌货物谋取暴利的不法之徒无处遁形。同时,海关人员在公司内发现了大量藏匿的冒牌货物,经清点,约有 5100 部怀疑冒牌手提电话被查获,这些手机排列在一起,场面触目惊心,其市值约 350 万元 。这一成果无疑是对冒牌货犯罪团伙的一次沉重打击,也彰显了香港海关打击冒牌货物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。
在成功打击主要寄货公司后,海关人员没有放松对案件的追踪。凭借着对案件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,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,同区的另一间公司似乎也与这起冒牌货物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这间公司或许在整个冒牌货交易链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可能是冒牌货物的存储点,也可能是分销环节的关键一环。
3 月 17 日,在完成对主要寄货公司的执法行动后,海关人员马不停蹄地奔赴这间可疑公司。他们再次以专业且高效的行动,对该公司进行了全面搜查。在公司内部,海关人员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匿冒牌货物的地方。果不其然,他们在这里又有了重大发现。约 3900 部怀疑冒牌手提电话被查获,这些手机整齐地摆放着,却成为了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铁证,经评估,市值约 280 万元 。同时,一名 55 岁的怀疑涉案男子也被当场逮捕,他的脸上写满了惊慌与懊悔。这一搜查行动的成功,不仅让更多的冒牌货物无法流入市场,也进一步削弱了冒牌货犯罪网络的势力,为整个案件的侦破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。
目前,两名被捕人士已被安排保释候查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法律的严密监控之下。香港海关的调查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,专业的调查人员们日夜奋战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。他们深入分析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,追踪货物的来源、销售渠道以及背后的犯罪网络。鉴于案件的复杂性和目前掌握的线索,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多与案件相关的人员被捕,香港海关必将一查到底,彻底斩断这一冒牌货犯罪链条。
香港海关也借此机会向广大消费者和商户发出了重要警示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在购物时应始终保持谨慎,尽量光顾信誉良好、口碑出众的店铺。这些店铺通常有着严格的进货渠道管理和质量把控体系,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购买到正品。如果对所购买产品的真伪产生怀疑,切不可盲目相信商家的片面之词,而应及时向有关商标持有人或其代理商进行查询 。他们拥有专业的鉴别能力和权威的信息渠道,能够准确判断产品的真假,为消费者答疑解惑,避免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和使用风险。
对于商户来说,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,更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严谨的态度。每一次采购决策都关乎着自身的商业信誉和法律责任,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心存侥幸,涉足冒牌物品的交易。售卖冒牌物品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,一旦被查实,必将承担沉重的法律后果。根据《商品说明条例》,任何人进出口,或为售卖或任何商业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,即属违法,一经定罪,最高可被判罚款 50 万元及监禁 5 年 。这一严厉的处罚规定旨在从法律层面震慑不法分子,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正常秩序。商户们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,通过合法经营、诚信服务来获取利润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的商业环境。